版权所有 2013 山东庆丰牧业科技的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3481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

可信组件
  • 1920*300
  • 2
|
新闻详情

奶牛场健康发展的8大保障措施

浏览量
【摘要】:
奶牛饲养场地是决定奶牛场今后发展规模及其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规模化奶牛场要建在远离村屯的地方,生产区妥距离公路1000 米以上,周边有足够的青贮、青干草等粗饲料,百、千米内有乳品加工企业。

1

场地是前景

奶牛饲养场地是决定奶牛场今后发展规模及其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规模化奶牛场要建在远离村屯的地方,生产区妥距离公路1000 米以上,周边有足够的青贮、青干草等粗饲料,百、千米内有乳品加工企业。

2

品种是前提

奶牛的品种及来源是奶牛场今后工作的基础及前提。品种好的奶牛具有好的遗传性,在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能发挥优良的生产性能。现在,世界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是荷斯坦奶牛。同是荷斯坦奶牛,来自不同奶牛的后代,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也大不一样。因此,不论是买牛或是自己选留奶牛,都要注意查看谱系、血统。要选亲代和祖代产奶性能高、体型外貌好、繁殖能力强、利用年限长的牛。没有谱系、血统不清的就要从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上认真鉴定。

2

繁殖是核心

影响奶牛场效益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奶牛受胎率。奶牛群体受胎率低对奶牛场经济收入的主要影响: 奶牛空怀期延长,饲养管理等相应费用增多:奶牛胎间距延长,使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均减少:繁殖疾病增多,使奶牛淘汰率和治疗贽用增高:产犊数减少和成母牛淘汰率增高,将造成基础牛群减少和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奶牛场长远的发展。因此,保持奶牛场较高的受胎率与合理的胎间距是奶牛场发展的根本要求。
奶牛的繁殖问题是多个因素的累积效应。育成牛的营养决定其初配月龄。此外,繁育员的技术水平对奶牛的繁育工作也有很关键,要求繁育员适时配种。据统计,每提高1个情期配种可提高效益500 元以上。

4

育种是方向

奶牛育种的主要策略是在奶牛群体实施长期、系统地选育技术,使奶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世界奶牛科学家创建了一套奶牛群体的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即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定期良种登记、公牛的后裔测定和应用繁殖生物技术等。
国外奶牛遗传改良的发展趋势是总产稳中有增,存栏持续下降:技术体系成熟、稳定并发展:政府宏观指导,运作产业化、集团化;引入新技术,提高改良效率:发展基础技术平台;加强国际间合作。
我国奶牛场要加强选种选育工作,与配公牛要选择国内、外有后裔成绩的优良精液,在遗传上高于母牛越多越好,血缘越远越妤。有条件的午场可以引进国内、外优秀胚胎,提高牛场的育种世代间隔。

5

饲养是基础

越是高产的奶牛对饲养标准的要求越高,对不同阶段的奶牛和不同生产时期的奶牛要分群饲养。泌乳7 吨以上的畜群在饲喂全价、适量精饲料的基础上,需要年备有碱草3 吨以上,青贮6吨,苜蓿1吨,块茎类1吨,糟类2 吨。以上饲料对有条件的牛场可采用全混合8粮饲喂方法,1个泌乳期可提高产奶量300千克以上。泌乳高产奶牛要注意精料的添加量。每天给精料量不宜超过15 千克,过高容易产生酮病、酸中毒及真胃变位。对产奶量很高的奶牛可增加优质苜蓿、碱草等粗饲料的饲喂量,冬季糟类每天给量不超过7.5 千克。夏季需减量。

6

防疫是保障

奶牛的防疫体系包括防疫机构和防疫制度。奶牛在进场前耍严格检疫和隔离,隔离应不少于45 天,经检疫无异议后议后方可并群。奶牛场每年春、秋季节定期检疫。要定期对口蹄疫等疾病进行疫苗注射。奶牛场饲养人员也要定期检疫,封闭式管理,进出车辆要严格消毒;严禁其他人员人扬。
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选择适合的消毒药是消毒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如季铵盐类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杀茵作用原理是因为阳离子具有亲脂性,因此可杀死革兰氏阳性茵。如果要杀死细菌芽孢,则需选择更高效的化学消毒刑才能取得可靠的消毒效果。消毒剂的是否正确配制关系到消毒效果的好坏。2种消毒药合用时常常因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配伍禁忌而使药效降低,造成消毒效果差。因此,几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或合并使用时,要考虑到配伍禁忌,才能达到真正的消毒目的和效果。

7

管理是手段

奶牛扬管理的核心是各项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并结合电脑管理技术在奶牛场的综合应用。既要提高奶牛单产,保证牛奶质量,又要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企业标准化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高度统一和高效率运行,实现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企业标准化对象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制定、发布和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并进行监督、评价和分析改进。企业标准化应在企业法人或授权管理者的领导和组织下进行,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电脑管理在大型牛场的应用已很普遍,在生产管理、育种、饲料营养、场区监测及其电子商务等都已广泛应用。

8

效益是目标

奶牛场效益主要从提高奶牛单产及控制成本上着手,奶牛场要根据场地与资源情况逐渐扩大规模,但不宜超过2 000头。当畜群达到适宜规模后,要及时调整牛群结构,成母牛占70%,后备午占30%,这样每年既可以卖奶,又可以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