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2013 山东庆丰牧业科技的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3481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

可信组件
  • 1920*300
  • 2
|
新闻详情

山东庆丰 | 如何管理好奶牛瘤胃

浏览量
【摘要】:

洛奇舔砖
1:解决母畜繁殖的问题(例如:胎次间断时间长、屡配不孕、经常流产)

2:延长泌乳高峰期;提高产奶量。

3:延长母畜使用寿命;(一头年产8,000 升的奶牛在其产出奶中丢失 60 公斤矿物质)

4:提高奶牛的综合健康指数,降低奶牛发病率(例如:乳房炎、蹄病)。

5:奶牛异食癖消失(啃木头,舔毛,舔尿,啃塑料),皮毛光滑。

6:促进食物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精料。



产奶量提高一吨所带来的利润远比奶价提高一毛实际很多——甄玉国

“不挣钱”可以说是现在奶牛场讨论的关键词之一,有的牛场说,牛场之所以不挣钱是因为奶价太低,对于这一点,奶牛场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牧场。如果中国奶业的问题只在于奶价问题的话,那问题也没那么难解决!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我相信,产奶量提高一吨所带来的利润远比奶价提高一毛实际很多。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现在生产水平比较低下、问题比较多的牧场,奶牛的生产肯定偏离了正常轨道。

 
饲养管理三条线:产奶量、采食量、体况

奶牛的饲养管理离不开这三条线,正常的泌乳曲线见下图,你可以利用牧场的产奶记录绘一下曲线,看一下与正常曲线的区别,如果区别不大,说明你们牧场管理得很好。图中蓝色虚线是非正常的泌乳曲线。

图1 理想产奶周期与非正常产奶周期的比较

紫色实线则代表正常的采食量的曲线,很多牧场的采食量并不是这样的曲线。还有体况变化曲线,这些都是奶牛应该有的正常节律,无论是产量的变化,采食量的变化,体况的变化,按照这样的节律才是正常的。

在泌乳初期,奶牛产量所需要的营养与进食的营养是不匹配的,奶牛处于能量不平衡状态,体况一定会下降,因为动用了一定的体膘去产奶。

泌乳高峰期以后,采食量逐渐赶上来,那么营养会过量,体况会逐渐恢复,形成一个循环。

图中的蓝色虚线是500天左右泌乳天数的奶牛的非正常泌乳曲线,很多奶牛是处于正常泌乳曲线和非正常泌乳曲线的中间状态,产奶量相差不止一吨。

奶牛产后两个月左右会同时面临泌乳高峰期、维持体况、解决繁殖这三大障碍:很多牧场的奶牛高峰上不去、高峰期维持不住(体况很差)、泌乳期拉长(繁殖障碍)都是这三大障碍问题的体现。这三个障碍完全可以通过管理得以解决。

产后两个月后,奶牛正常的体况在2.75左右,如果此时体况已经下降到2以下,那肯定会影响正常的繁殖,发情、配种时间往后延迟,直到体况恢复了,才能配上种。再加上产奶高峰往前移,还有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一些产道疾病,奶牛的整个生产节律会与正常的节律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的牧场是不可能挣钱的。

 
为什么产后体况会快速下降?

正常的奶牛产后2个月会出现能量负平衡,此时她需要多采食以提供更多的营养,才能维持正常的体况。因此,体况快速下降的根源在于产前和产后采食量上不去,但是奶牛有哺育后代的母性,此时,她只能动用体膘去产奶,结果就是体况快速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奶牛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减少产奶,高峰期也维持不住,而高峰期一公斤奶量相当于整个泌乳期250公斤的产量,因此,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也很难提高。

牧场如果出现这种问题,说明没做好围产期的管理。如果管理得好,产前、产后采食量正常,那么体况最多下降到2.5分,对于单产超过10吨的奶牛,可能会稍差点,个别下降到2.25也很正常。

 
养好奶牛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个中心——瘤胃功能

◆两个基本点——围产期管理+犊牛管理

从营养学的角度,想把牛养好的基本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围绕瘤胃功能稳定为中心,牧场每一项饲养管理措施都离不开瘤胃功能的控制。第一个基本点是抓好围产期,这个是保证产量的根本,也是赚钱的最根本问题。第二个基本点是犊牛的管理,这个基本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牧场未来的发展。过去传统的饲养模式导致很多牧场都不重视对犊牛和后备牛的培育,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牧场的牛矮矮的,肚子大大的,这种现象很典型,说明了犊牛阶段没有培育好,这样牛的产量也不可能高。

奶牛瘤胃实际就是一个生物发酵罐。在已知的自然界个体中,瘤胃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最多,其中包括200种细菌、20种原虫,每克瘤胃液中含有100亿个细菌。瘤胃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牛奶中的乳脂主要来自于瘤胃粗饲料中纤维发酵产生的乙酸,乳糖主要来自于瘤胃精料中淀粉和糖发酵产生的丙酸,而乳蛋白则主要来自于瘤胃中形成的微生物蛋白。因此,牛奶实际就是奶牛瘤胃发酵的一种产物。瘤胃微生物可以把饲料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如果瘤胃吸收不进去,运送不到乳腺就变不成牛奶,也无法转换成体膘,所以,喂多少精料都是白白浪费。

奶牛的瘤胃是一个生物发酵罐,牛奶是瘤胃饲料发酵的产物,管理奶牛就相当于管理一个发酵罐。发酵三要素包括:底物(粗饲料、精饲料),菌种(纤维分解菌、淀粉分解菌)和发酵条件(温度、pH值)。就像制作啤酒一样,需要发酵罐、发酵底物——麦芽汁、酵母和发酵条件,只是瘤胃的发酵更为复杂。如果奶牛生产的牛奶指标不合格,那一定是三个发酵要素中有一项出现问题。其中维持瘤胃pH值的稳定是管理奶牛瘤胃的关键,瘤胃具有完备的维持瘤胃pH值稳恒的机制,其中主要包括:◆有效完备的缓冲体系——反刍与唾液;◆VFA有效吸收体系——瘤胃乳头的吸收作用;◆乳酸清道夫——乳酸利用菌清除乳酸。以下举几个案例来说明管理奶牛实际就是在管理瘤胃发酵罐。

 
如何管理好奶牛的瘤胃

◆ 日粮有效纤维(分泌唾液,保证缓冲系统)

天津某牛场曾给我打电话说:牛场有点问题,产奶量只有5吨多,多喂一点点精料时奶牛就拉稀,产量无法提高。后来我检查了该牛场的日粮配方,没有任何问题。直到有一次到现场一看,才明白了问题的所在。该牛场所有的粗饲料包括青贮都用粉碎机粉得很细,日粮的有效纤维量不够。

有效纤维量不够就无法促进奶牛的反刍和倒嚼,这样奶牛产生的唾液量也会减少,进而影响瘤胃缓冲体系的作用,所以,要想维护牛胃pH值稳定,日粮中一定要有稳定的有效纤维量,在奶牛日粮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日粮中粗饲料提供的NDF最好在25%以上,对于高产奶牛低于21%就很危险了。

在奶牛日粮中的纤维物质光有总量够还不行,还要保持一定的适宜长度,经常用滨州筛检查TMR日粮,保证日粮中足够的颗粒度,目的就是维护瘤胃完善的缓冲体系,稳定瘤胃的pH值,从而保证瘤胃稳定发酵。有人可能会问,在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可否替代有效纤维量的不足,答案是否定的。小苏打的添加只是对唾液分泌不足的一个必要的但十分有限的补充。

◆ 日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控制产酸量,维持酸碱平衡)

很多牛场的人都问我同样一个问题,是否不能给奶牛饲喂太多的玉米青贮饲料,否则会引起奶牛的瘤胃酸中毒。实际上玉米青贮饲料属于生理碱性饲料,其提供的有效纤维对于平衡瘤胃的pH值是有利的。很多牧场提高玉米青贮的饲喂量引起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饲喂过多青贮所致,实际是由于提高玉米青贮饲喂量后导致日粮中的NFC,主要是淀粉过多而引起的。如果我们在奶牛日粮中使用大量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由于青贮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玉米籽实,我们相应的就应该减少精料补充料中的玉米。只要整个日粮中的淀粉含量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适当提高玉米青贮的饲喂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过去饲喂奶牛只简单的考虑精粗比,这太粗放了。实际上只要我们控制好日粮中有效纤维和NFC的含量,就能有效地控制奶牛的瘤胃酸中毒。

制约中国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就是解决奶牛粗饲料的问题。用苜蓿草来解决很不现实,国内优质苜蓿草有限,国外进口苜蓿草价格太高。而劣质苜蓿草和羊草的消化率太低,提供适量的有效纤维可以,要想提高产奶量、提高采食量不能使用太多,否则会成为限制采食量的瓶颈。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决粗饲料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科学地、合理地、尽可能多地使用全株玉米青贮,这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最有效做法。但前提是要平衡好奶牛的日粮,就是定期检测青贮中的水分和NFC或淀粉的含量,当配合后的日粮中NFC含量超过35%就要引起注意了,对于中国的日粮类型,在使用TMR的前提下最多不建议超过38%。对于散户和小牧场可以以玉米的含量来控制,包括玉米青贮中的籽实在内,全部日粮中的玉米含量每天每头牛如果超过5-6公斤,就要引起注意了,会有瘤胃酸中毒发生的风险了。

◆ TMR日粮(稳定的底物供应系统)

曾经去过这样的牧场,早晨喂青贮,中午喂羊草,晚上喂一点苜蓿草,早、中、晚都不一样,所以我跟场长说:你是在养奶牛,不是在养人!这样喂的话,瘤胃发酵系统里面的底物一天变三样,三个时间段三个底物是不一样的,底物不同会导致瘤胃微生物菌体不一样,菌体不一样瘤胃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发酵效率不可能提高,最后会影响到产奶量。这也是为什么使用TMR的原因,TMR能将各种饲料混合在一起,保证了奶牛每一口日粮都是一样的。TMR日粮饲喂前提下,奶牛每天要采食9-14次,而一天中每次采食的日粮都是一致的,说明瘤胃系统每天的底物和菌体都一样,这两个发酵条件都正常的话,瘤胃pH值也会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瘤胃的发酵效率的同时维持了瘤胃的健康。因此,TMR饲喂实际是实现了瘤胃发酵底物的均衡供给,也实现了瘤胃发酵的连续性,在维持瘤胃健康的前提下也提高了瘤胃的发酵效率,是管理瘤胃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产前4周开始围产期管理(促进瘤胃乳头发育,保证VFA吸收系统)

过渡期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VFA产量超过瘤胃乳头的吸收能力

奶牛围产期是瘤胃酸中毒的高发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瘤胃中VFA的产量超过瘤胃乳头的吸收能力所导致的,因此为了避免酸中毒的发生,除了控制日粮有效纤维量维持瘤胃缓冲系统,控制瘤胃NFC的数量减少产酸量以外,提高奶牛对VFA的吸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产前4周瘤胃微生物需要过渡,要使瘤胃乳酸清道夫——乳酸利用菌有活力,至少需要三周的培育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瘤胃黏膜的发育,这样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才能被有效吸收,否则VFA会在瘤胃里大量蓄积,就会造成酸中毒。所以我告诉大家,亚临床性的瘤胃酸中毒是由于挥发性的脂肪酸造成的,不是乳酸造成的,临床性的酸中毒才是乳酸造成的,如果是乳酸酸中毒的话,说明牛的情况已经很极端,很快就会出问题了。

奶牛瘤胃黏膜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泌乳高峰期时,日粮的饲喂量和能量都比较高,假设此时瘤胃产生的VFA为100%,那么干奶期产生的VFA只有30%,只需要30%的瘤胃吸收面,所以到泌乳后期,瘤胃乳头开始逐渐萎缩。所以要想产犊后能产更多奶,必须在产犊前开始过渡,提前把瘤胃乳头发育起来,等到产犊后随着奶牛采食量的增加(发酵底物),VFA产量增加,瘤胃黏膜吸收量也会增加,生产的牛奶也会增加。如果此时瘤胃乳头没有发育好,那么发酵产生的VFA就会在瘤胃蓄积。因此,做好围产期管理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瘤胃功能的管理是奶牛饲养管理的核心,我们制定的很多饲养管理措施实际上都是在管理瘤胃的功能,在维持瘤胃发酵底物(日粮)、菌种(瘤胃微生物)、发酵条件(pH值)的稳定。比如控制日粮的有限纤维量是改善瘤胃的缓冲系统;控制日粮中NFC的数量是在控制产酸量;加强围产期管理是提高瘤胃乳头的吸收能力有效提高瘤胃VFA的吸收;采用TMR日粮是实现瘤胃底物的均衡供给,实现瘤胃发酵的连续性。以上几点也是实现奶牛健康高效的核心营养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乳业新闻网

 

洛奇舔砖

1:解决母畜繁殖的问题(例如:胎次间断时间长、屡配不孕、经常流产)

2:延长泌乳高峰期;提高产奶量。

3:延长母畜使用寿命;(一头年产8,000 升的奶牛在其产出奶中丢失 60 公斤矿物质)

4:提高奶牛的综合健康指数,降低奶牛发病率(例如:乳房炎、蹄病)。

5:奶牛异食癖消失(啃木头,舔毛,舔尿,啃塑料),皮毛光滑。

6:促进食物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精料。